文松答箫友:再提一个老问题
作者:苹果移动电源品牌-MALA移动电源 日期:2011-9-26 17:44:56 查看:次
箫友:再提一个老问题
以前在这里和箫友讨论:我发觉吹箫时如像唱歌一样把咽腔或胸腔打开,可以引出共鸣。我是从吹巴乌中领略到这点。可惜我对唱歌不在行,咽颚胸腔打开不好,共鸣不能有很明显的效果。但众箫多以为这不切实际,以为箫发声处于人体之外,就算能做成共鸣也不会被察觉,不知文松兄对这问题有没有注意呢?
文松答:箫的共鸣有一部分在口中,
藏着等人问呢! 哈哈...
低音的共鸣有个重要的关键在口中,口中往深度处含一口气,在松口风时(低音域)这口气可以协助气鸣.这是我在应用循环换气时的习惯,发现低音效果更厚了.我也曾与吹长笛者交流,发现长笛也有某流派如此吹低音.这个应用是口风控制已经纯熟者可以试试,若口风还无法收放自如前,先别打乱了学习基础,口中一含气,怕箫声吹不好了.
ppwei 姑娘的问题可以分两个部分来练习:
1.细高音长音练习,吹一个长音,例如筒音.5的2..试着控制长音(先别腹吟的稳定音)收弱--转强--收弱,这样长音张力练习.
2.低音厚度的开拓,练习低八度音,松口风,让低音浑厚感,上嘴唇放松,略前,下嘴唇略收,感受一下低音的浓度与厚度.低八度音反复练习,
3.掌握好前两项时,注意转换练习,高/低八度转换,嘴唇要变化口风松紧(唇缝宽度变化).习惯了分别控制,转换练习也很重要.
"劳动号子" 朋友的问题,可能需要对着镜子,吹奏的嘴形位置与角度做调整,去找到最佳箫声的位置,可以由下嘴唇的前后变化(一点点就影响很大),改点口风角度,找到嘴唇的最佳位置,有利于气束的集中控制,不分散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