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松箫制作者谈十二律与七律

    作者:MALA移动电源 日期:2012-12-22 16:39:16 查看:
    十二律与七律 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平均律,做为音律的标准,方便转调(旋相为宫)用途;古人也将十二律之音,代表著一年的十二个月令,与十二地支有相关系。例如:黄锺为音律之始,以地支之始“子”来代表,月令在十一月;所生之林锺,以地支“未”代表,象徵六月。可以看出古人将音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。 音律产生十二律吕,旋相为宫,可以转成十二个不同的宫,每种宫都有七种调式,因此计有八十四宫调。複杂的调式在实际音乐的流传中并没有全部用上,例如唐宋时的「燕乐二十八调」,南宋时的「七宫十二调」,今元时的「六宫十调」,元末南曲的「十三宫调」,明代北曲的「十二宫调」、「五宫四调」,可见流传下来的是以应用上的方便与实用性为先。 在传统乐器中,多数古老吹管乐器,如筚篥、古笛、箫、唢呐等乐器都是匀孔开製,其自然音阶多属七律制。例如以唢呐为主乐器的北管鼓吹乐即是典型七律制,因为方便七管反(转七调),由唢呐的自然音阶:七平均律为其旋律风格,但在“细曲”中,由于以管絃乐器居主导,就有偏向七律与十二律融合之“乙凡中立音阶”模式。 七律制在清朝被理论化,并记载于历史文献中,属「康熙十四律」,在康熙勒撰的【吕律正义】中将音律分成「七律」和「七吕」共十四个音阶,「七律」和「七吕」分别是两组相典型七声音阶,两组相差十四律的一个音的音高。在实际的乐器製作上由「七律」所产生的「姑洗笛」,及由「七吕」所产生的「仲吕笛」,实际上是两支六个指孔的匀孔笛,可见「康熙十四律」是将民间七律制整理并细分而成。 七律与十二律同时存在于中国各种传统音乐中,交互影响,甚或融合使用;也形成传统音乐的特种风格、风味。近年来,西方音乐主导乐坛,多半研究音乐的人以西洋音律来解释传统音乐,或革新传统;认为传统音律不准,将乐器完全改成合乎十二平均律之标准,对传统音乐而言,已经流失其大半的风味了。     图十一 南管箫与国乐箫音孔比较
中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督 尺八 尺八箫网 粤ICP备13059348号 Copyright 2011-2021 © 虚空尺八(WWW.WANSHENGTANG.COM) KOKU rights reserved.
虚空尺八

工信部网站(粤ICP备13059348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