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松答箫友:关于口风的另一种说法
作者:苹果移动电源品牌-MALA移动电源 日期:2011-12-16 9:09:16 查看:次
箫友:关于口风的另一种说法
口风是不能细的,细如针就更不对劲了,你可以问问王次横,看他怎么说,他虽然不怎么有名,也是专家,南派的大口风吹法虽然音色柔美,但吹小笛子的粗犷豪放却有所不如,贫道以为。师傅的吹法是放开喉咙,嘴极其松弛,气息流动就会通畅,也符合内丹学的要义
文松答:细口风只是吹细弱音的状态,不是持续的吹箫口风,
能收能放才能变化张力与箫声.松弛与养气之说很有道理!我也支持放松,包括:身体、心灵、口风....问题就在于怎么个松法?这与吹箫散气程度也有很大关系。吹箫过程中随着音量的变化,音高的变化,甚至共鸣音色的变化,是需要调节口风的气束大小,以变化气流,这关系散气程度与箫声的纯度。松口风的收摄对初学者是比较难的,往往气流大小的变化是以使力大小来变化,这样就会很散气,吹箫后觉得疲倦。
吹箫的口风有很多种,从松紧来说有:松口风,微笑口风,乃至紧逼口风,从角度来说有仰吹法,俯吹法,内外吹法﹔从唇部应用来说有:内唇法与外唇法等等,不计其数。就松弛程度来说,初学者以微笑口风较容易入门,虽然偶而容易会有紧逼的吹法,不过这是个进阶过程,嘴唇的操控能力都还不熟练,就以松弛口风练习,只怕松弛是松弛了,箫声杂音很多,也吹不了高音,甚至吹得头昏脑胀。因此我认为以微笑口风入门是一个好方法。松与紧是需要走过些路程的,一个在山顶上的人告诉正在上山的人别用力,放轻松!理想是理想,踏实是踏实,还是需要自己体会。
我再语重心长的提醒,吹箫的散气程度与方法有很大关系,我一再提到口风的纤细控制,是指效率的口风,不是要紧逼口风,能收能放的松弛是理想,不过自己需要体会,一步步来,吹箫可以是深呼吸的吐纳,每一口气都很长的吐纳,那是口风的效率够高,全身都松弛下,进入人箫一体的境界!
若吹过箫就觉得很疲倦,那代表方法还不是很正确,就闭目垂帘养气几分钟,气沉丹田的深呼吸是有助于恢复散发的精气。平常也多打坐,禅定功夫可以让敏感度与领悟力提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