箫友:长音的处理是固定的模式还是每个演奏家都不一样呢?
箫友:长音的处理是固定的模式还是每个演奏家都不一样呢?
文松答:演奏家对长音的处理各有其独到之处乐曲流派也有其特定美学.
摇头与点头都是一样的改变俯仰(音高)方式,只是音高波动变化量的差异
文松:尾孔小指的颤音
习惯吹六孔箫的人,对于吹八孔箫,用上小指时,其灵活度是一种考验.我对八孔箫练得不多,最近较常吹,就发现尾孔小指在颤音上有点不听使唤的感觉,因此就练了一下小指头的灵活度,有点感想与大家分享.
尾孔的灵活度与箫的音孔位置/持箫方式的互相关系
一般八孔箫的尾孔都开侧一边,侧多少?其位置与持箫方式有很大关系,若用指尖或指腹按孔需要侧得比较多,若自然持箫方式(指腹按尾孔,其余手指依自然姿势<约45度>与音孔交叉处按孔).其尾孔需接近中线,或在中在线.这个关键点不但与持箫的舒适度有关,也与小指的灵活颤动有关.
另一方面,下把手的拇指位置与灵活度也有相对关系,尤其小指快速颤动时,后方的拇指是一个支点,最好与小指成相对关系,这样的稳定度会更佳,若指腹按孔式小指偏移较多时,后方的拇指需要支撑于相对小指的180度,成为相对角度,对其灵活度材好发挥.若自然持箫法,尾孔接近中线,或中线时,拇指也是以接近正后方位置有利.
文松:由吹口风阻谈箫声之纯度与变化
趁着大家在讨论到尺八或唐吹口,我从物理上的角度来谈一下吹口的风阻问题与箫声的关系.
大家都知道唐吹口与日尺八都是外切型吹口,它与u或v吹口在箫声的纯度上是有差异,这又出现在于变化范围的问题.
外切型吹口的吹口弧度大,因此一般吹起来风阻系数大,箫声带有强烈气声,其声波都带有高频谐坡,相较内沟型uv吹口,uv型显得干净许多,因为吹口弧度小,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箫声的一定结实度.就学习过程来说,uv吹口容易掌握,因为吹口纵轴的容许范围比较大.出音容易.
虽然在一般比较下,外切型吹口是风阻比较大的,不过透过口风切角的精密掌握,它却可以吹出几乎是物理上的纯音(正弦波),是uv吹口所不能及;原理在于外切型吹口虽然弧度大,但与嘴唇的关系是比较接近的弧度,经过严密的训练后,吹口的纵切角与外切角一致时,它可以出现无风阻的吹音,因为锐利的大弧度吹口与入气成为顺气角度时,风阻是很低的.这是uv吹口无法到达的纯度.
我经常提到外切型吹口的变化幅度大,但需要配合精密的口风控制能力,
它的变化性有下列几项:
1音色的变化
纯度与气声,的变化
多谐波共鸣与单主波的变化
2强弱的动态范围张力变化
3俯仰的音高变化箫友:长音的处理是固定的模式还是每个演奏家都不一样呢?
文松答:演奏家对长音的处理各有其独到之处乐曲流派也有其特定美学.
摇头与点头都是一样的改变俯仰(音高)方式,只是音高波动变化量的差异
文松:尾孔小指的颤音
习惯吹六孔箫的人,对于吹八孔箫,用上小指时,其灵活度是一种考验.我对八孔箫练得不多,最近较常吹,就发现尾孔小指在颤音上有点不听使唤的感觉,因此就练了一下小指头的灵活度,有点感想与大家分享.
尾孔的灵活度与箫的音孔位置/持箫方式的互相关系
一般八孔箫的尾孔都开侧一边,侧多少?其位置与持箫方式有很大关系,若用指尖或指腹按孔需要侧得比较多,若自然持箫方式(指腹按尾孔,其余手指依自然姿势<约45度>与音孔交叉处按孔).其尾孔需接近中线,或在中在线.这个关键点不但与持箫的舒适度有关,也与小指的灵活颤动有关.
另一方面,下把手的拇指位置与灵活度也有相对关系,尤其小指快速颤动时,后方的拇指是一个支点,最好与小指成相对关系,这样的稳定度会更佳,若指腹按孔式小指偏移较多时,后方的拇指需要支撑于相对小指的180度,成为相对角度,对其灵活度材好发挥.若自然持箫法,尾孔接近中线,或中线时,拇指也是以接近正后方位置有利.
文松:由吹口风阻谈箫声之纯度与变化
趁着大家在讨论到尺八或唐吹口,我从物理上的角度来谈一下吹口的风阻问题与箫声的关系.
大家都知道唐吹口与日尺八都是外切型吹口,它与u或v吹口在箫声的纯度上是有差异,这又出现在于变化范围的问题.
外切型吹口的吹口弧度大,因此一般吹起来风阻系数大,箫声带有强烈气声,其声波都带有高频谐坡,相较内沟型uv吹口,uv型显得干净许多,因为吹口弧度小,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箫声的一定结实度.就学习过程来说,uv吹口容易掌握,因为吹口纵轴的容许范围比较大.出音容易.
虽然在一般比较下,外切型吹口是风阻比较大的,不过透过口风切角的精密掌握,它却可以吹出几乎是物理上的纯音(正弦波),是uv吹口所不能及;原理在于外切型吹口虽然弧度大,但与嘴唇的关系是比较接近的弧度,经过严密的训练后,吹口的纵切角与外切角一致时,它可以出现无风阻的吹音,因为锐利的大弧度吹口与入气成为顺气角度时,风阻是很低的.这是uv吹口无法到达的纯度.
我经常提到外切型吹口的变化幅度大,但需要配合精密的口风控制能力,
它的变化性有下列几项:
1音色的变化
纯度与气声,的变化
多谐波共鸣与单主波的变化
2强弱的动态范围张力变化
3俯仰的音高变化箫友:长音的处理是固定的模式还是每个演奏家都不一样呢?
文松答:演奏家对长音的处理各有其独到之处乐曲流派也有其特定美学.
摇头与点头都是一样的改变俯仰(音高)方式,只是音高波动变化量的差异
文松:尾孔小指的颤音
习惯吹六孔箫的人,对于吹八孔箫,用上小指时,其灵活度是一种考验.我对八孔箫练得不多,最近较常吹,就发现尾孔小指在颤音上有点不听使唤的感觉,因此就练了一下小指头的灵活度,有点感想与大家分享.
尾孔的灵活度与箫的音孔位置/持箫方式的互相关系
一般八孔箫的尾孔都开侧一边,侧多少?其位置与持箫方式有很大关系,若用指尖或指腹按孔需要侧得比较多,若自然持箫方式(指腹按尾孔,其余手指依自然姿势<约45度>与音孔交叉处按孔).其尾孔需接近中线,或在中在线.这个关键点不但与持箫的舒适度有关,也与小指的灵活颤动有关.
另一方面,下把手的拇指位置与灵活度也有相对关系,尤其小指快速颤动时,后方的拇指是一个支点,最好与小指成相对关系,这样的稳定度会更佳,若指腹按孔式小指偏移较多时,后方的拇指需要支撑于相对小指的180度,成为相对角度,对其灵活度材好发挥.若自然持箫法,尾孔接近中线,或中线时,拇指也是以接近正后方位置有利.
文松:由吹口风阻谈箫声之纯度与变化
趁着大家在讨论到尺八或唐吹口,我从物理上的角度来谈一下吹口的风阻问题与箫声的关系.
大家都知道唐吹口与日尺八都是外切型吹口,它与u或v吹口在箫声的纯度上是有差异,这又出现在于变化范围的问题.
外切型吹口的吹口弧度大,因此一般吹起来风阻系数大,箫声带有强烈气声,其声波都带有高频谐坡,相较内沟型uv吹口,uv型显得干净许多,因为吹口弧度小,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箫声的一定结实度.就学习过程来说,uv吹口容易掌握,因为吹口纵轴的容许范围比较大.出音容易.
虽然在一般比较下,外切型吹口是风阻比较大的,不过透过口风切角的精密掌握,它却可以吹出几乎是物理上的纯音(正弦波),是uv吹口所不能及;原理在于外切型吹口虽然弧度大,但与嘴唇的关系是比较接近的弧度,经过严密的训练后,吹口的纵切角与外切角一致时,它可以出现无风阻的吹音,因为锐利的大弧度吹口与入气成为顺气角度时,风阻是很低的.这是uv吹口无法到达的纯度.
我经常提到外切型吹口的变化幅度大,但需要配合精密的口风控制能力,
它的变化性有下列几项:
1音色的变化
纯度与气声,的变化
多谐波共鸣与单主波的变化
2强弱的动态范围张力变化
3俯仰的音高变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