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松答箫友:我想,每个人心目中的"纯箫音"是不尽相同的
箫友:我想,每个人心目中的"纯箫音"是不尽相同的,如何理解真正的"纯箫音"和"有谐波的透明感"?如果气束与吹口的角度不变,只是把风门压扁了,当然也在拿捏之间,音色似乎会显得清脆些,这时与"透明"感差异多远?
文松答:箫声每个人的体会与形容会有所不同,
我的叙述以声波原理来看,我说的纯箫声就是接近于物理上的正弦波"纯音".从声波图形测出来的波是干净而不变形,不带有其它谐波的意思.我说的共鸣谐波,那是从波谱上的分析,它有出现多组谐波,甚至谐波比主波强.若要用感性的体会来说,那就无法论述了,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.
箫友:我替文松老师再简单解释一下“纯音”问题。
拿一个音叉和一架钢琴比较。假设这个音叉的固有频率(敲一下它,它自己会振动发音,振动发音的频率)为440赫兹,钢琴上某一个键(音),此键音也为440赫兹,敲击此键发的音频率也是440赫兹,它们音高一样,比如都是低音5,但你听起来感觉这两种(钢琴和音叉)发出的音不一样。通俗地讲,音叉的音单调,钢琴的音好听,音色丰富,原因就在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纯音,在扫频仪上显示出来的波形是单独一个正弦波形,而钢琴发出的声音里除了有音叉发出的这个正弦波形之外,还有其它频率的波形——即谐波,谐波的频率与440赫兹(可叫基音)成一定的数学函数关系,在扫频仪上显示出来的就不是象音叉那样单独的一个正弦波形了,而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波形——象大家用cool edit录音时屏幕上与声音同步显示的那样的。一般来说谐波越多,音色越好,谐波的频率、个数决定了音色。比如,钢琴、笛子、黑管、二胡、小号都发一个中音1,有点经验的人马上可以分辨出各是哪种乐器发出的,就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,而根本原因就在于谐波情况不同。
初学者吹箫和名家吹箫,即使用同一支箫发同一个音,去掉其它因素如腹震音等,你的感觉也会不一样,我想原因就在于名家能吹出谐音,而初学者的箫音里很少有谐音或根本没有,能发出纯音就很不错了。 不知以上对也不对,请指正。
箫友:再给箫痴兄补充一下:)
这里各位所说的谐波在乐理上也叫“泛音列”,乐器使用泛音的原理也就是去其基音,存其谐波…… 至于是否谐波越多,音色越好倒不能绝对而论。应该说不同的谐波(也及泛音列)分布规律表现出了不同的音色,至于哪一种音色是“好”的就看各人喜好了,所以这才会有不同人对于不同乐器的不同爱好,有对于同一乐器的不同音色追求 :)
文松答:这讨论越来越深入喔!
纯音与泛音列在音色上的差异可以增加曲中意境表达性,因为听起来音色可以变化.自然可以表现不同质感与情境.纯音不见得好吹,要吹得纯,确实需要功力.因为要把气声去除还是不简单.泛音列吹明显出来也是功力,也是乐器性能与唇上功夫的练就,乐器的共鸣越好,其实是测出它的泛音列越多,越均匀;这些泛音列基本上是和谐的音.在物理上称为谐波.比较常见的箫声,其实是箫声带气声,这箫声有一点微弱的泛音列(乐器本质),我说的纯箫声是将气声消除,泛音列缩小,接近没有.我说的吹出共鸣,是将泛音列声波加强,让其超出主音. 箫声明显重迭感.这变化不是哪个较好,都是我们可以应用的范围,另外,乐器的共鸣好通常是说它可以出现更多均匀的谐波.例如弦乐器定音四度,五度,八度差,都可增进泛音. |